赵敏俐教授“《诗经》的演唱形态与艺术特征”讲座顺利举行

发布者:李静慈发布时间:2023-05-22浏览次数:10


2023512日下午,“《诗经》的演唱形态与艺术特征”讲座在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学术报告厅322室顺利举行。该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、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赵敏俐先生主讲,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副院长韦春喜教授主持。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、中文系主任熊明教授与古代文学学科多位老师,以及众多本、硕、博同学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。

讲座伊始,韦春喜教授简要介绍了赵敏俐教授的学术成就,及其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开拓与引领作用,并对赵敏俐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此次讲座紧紧围绕着《诗经》的乐歌特质来剖析其艺术特征,主要分为四个部分:一是音乐与《诗经》中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的区分;二是《诗经》的曲调组合方式;三是《诗经》中形式多样的演唱方法;四是立足歌唱来赏析《诗经》的几个维度。

在第一部分,赵敏俐老师展示了《左传》《论语》《墨子》等文献中有关《诗经》为乐歌的记载,提出音乐对于《诗经》创作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,认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是音乐的区分而不是文体的区分,并分析了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种不同的音乐演唱体系对诗歌章法与文辞的影响

紧接着,赵老师借助《礼记》和《仪礼》等文献中对相关礼仪制度的载录,先后对《周颂•清庙》《小雅•鹿鸣》《郑风•溱洧》《唐风•绸缪》几首诗的历史应用情境进行还原,以此来分析《周颂》、雅诗和《国风》的乐歌特征,引导同学们打开解读《诗经》的新天地。

在第二部分,赵老师将《诗经》的曲调组合方式概括总结为一个曲调的重复;一个曲调的后面用副歌;一个曲调的前面用副歌、后面是主歌等等八种,并依次给出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

在第三部分,赵老师指出,《诗经》是歌唱的艺术,被应用于各种典礼场合。因此,其演唱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,有集体的合唱、有乐工的演唱、有独唱、有对唱。接着,赵老师以《齐风•鸡鸣》《周南•卷耳》为例重点分析了对唱这一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演唱方式。

在第四部分,赵老师立足于歌唱这一中心点,从音乐角度曲调的重复、语言角度的重复、套语和套式的使用、双声叠韵的功能、中心词语的锤炼、情境的推进这六个方面,讲述了《周南•芣苢》和《召南•摽有梅》的艺术特点,传授给了同学们研读《诗经》的新方法、新思路和新途径。

讲座接近尾声,师生间进行了有益的学术互动。赵老师首先就同学们关于不同典礼仪式选用《诗经》篇目的特点、《诗经》用韵等疑惑予以解释,接着与马芳老师就初学者如何克服《诗经》读音上的困难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。

之后,韦春喜老师分享了自己聆听讲座的体会和感受,他表示,赵敏俐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、覆盖面广、创新性强,对《诗经》的演唱特征、曲调组合方式等作了深入的解读分析,解决了从演唱的角度鉴赏《诗经》的难题;而且赵老师的文献解读细腻、语言通俗易懂,非常有大家说诗的风范。

讲座最后,与会师生合影留念,本场讲座圆满结束。





编辑:鞠岩 李静慈